收起左侧

零刻×飞牛 ME mini 深度体验:1299 元的全闪 NAS 到底值不值?

1
回复
47
查看
[ 复制链接 ]

16

主题

3

回帖

0

牛值

fnOS系统内测组

社区上线纪念勋章

ME mini(飞牛OS硬件联盟产品):

零刻和飞牛首款联名私有云 NAS,搭载 Intel N150 处理器与 12GB 内存,支持 6 个 M.2 插槽,配备双 2.5G 网口 + Wi-Fi6,深度适配 fnOS 系统,可支持各种基于硬件的功能。

图片

开箱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零刻与飞牛的首款联名私有云 NAS。下面我会一边开箱,一边聊聊联名版和普通版有什么区别。

图片

从产品包装就能一眼认出,这是零刻和飞牛的联名款

图片

可以简单看看设备配置,我手上这台为 N150(128G) 的版本,目前某东售价是 1299 元

图片

机器整体造型就是一个小立方体,尺寸为:99×99×99mm,差不多是一个手掌大小

图片

先看全家福,配件有:说明书、螺丝刀,网线和电源线

图片

说明书,有较为详细介绍安装和更换硬盘

图片

附送的螺丝刀和 4 个防滑脚垫,要是能设计成塞进去固定的脚垫,实用性应该会更高 。

图片

一根网线,普通版是送的是 HDMI 线,我觉得还是网线更加实际毕竟是 NAS 设备

图片

由于机器内置电源适配器,无需外接 “大砖块” 式电源,一根电源线就行了。这样一来,摆放设备位置可以更灵活、更随心

图片

设备主体顶部是进风口,采用了带时间刻度的设计,仔细看的话会发现是金属的。中间的联名设计有些奇怪,个人觉得换成两个品牌 LOGO 并排,视觉上会更协调、好看 。

图片

正面看起来比较简洁,底部排列着接口,从左到右依次为 Type-C 接口、开关机指示灯、电源开关、休眠指示灯以及 USB 3.2 接口

图片

侧面底部设有散热孔,这个位置对应内部的是 M2 插槽,可以及时带走固态硬盘产生的热量,保障设备稳定运行

图片

设备背面从左到右分别是:电源接口、USB 2.0 接口、2.5G 网口 x2、HDMI 接口

图片

底部有一圈出风口,该区域靠近主板工作时发热量较大,出风口可辅助空气流通,帮助带走内部热量,

图片

安装和更换硬盘很简单,拧下底部的 4 颗螺丝,就可以取下顶盖外壳。

图片

外壳材质是塑料的,质感其实也还好吧,不过肯定是比不过铝镁合金的,但毕竟价格摆在这里也不能过多要求。

图片

卸下外壳就可以看到大面积的散热模块,机器只有中间一个散热风扇,实测静音和散热效果还是挺不错的

图片

设备内置 Wi-Fi6 网卡还是挺有用了,可以直接脱离网线束缚

图片

这款给了 6 个确实有点超规格了,一般普通全闪都是只给 4 个 M.2 插槽。每条 M.2 螺丝固定位置有标序号的,对应系统的盘位顺序,这些细节方面做的不错。

图片

需要注意设备默认有一条装好系统的 M.2 固态(实际使用只能插 5 条),而且插槽是反向的,存储颗粒可以贴着硅胶进行导热。

图片

内置的 128G 的 TLC 原厂颗粒固态作为系统盘使用,可以做到更低延迟和更高的带宽,同时也有更长的寿命

图片

这个 2.5G 网口,要是能换成万兆就更好了,毕竟是全闪。机器集成内置电源适配器,这点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的,不用拖着电源适配器。

图片

设备如果 5 条 M2 全部插满 4TB 固态硬盘,整机存储容量最大可以达到 20TB。这么大的空间,只要不是用来做大型影音库,单纯存放资料文件完全绰绰有余,日常使用、备份数据啥的都能轻松应对 。

图片

由于目前固态价格还是太高了,这里还是老演员 16G 傲腾作为演示。这里要强调一下,傲腾发热量会比常规的 M2 大,所以后面的温度测试结果可能会偏高一些。

图片

好奇的小伙伴一定会好奇了,全闪 NAS 搭配硬盘柜的效果怎么样~我刚好手上就有飞牛的硬盘柜,接下来体验环节会测试看看这套组合表现如何!

图片

体验

设备默认已经安装好深度定制的 fnOS 系统,可以说是到手即用。下面我会简单带大家体验一下 fnOS 系统,以及使用过程中我的个人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FnOS

打开浏览器进行访问,看到界面深度定制的感觉就上来了

图片

不用繁琐复杂配置,只要填写管理员账号和密码就行了

图片

进入系统后,右下角会显示新手引导,对于刚接触 NAS 的小白来说非常贴心

图片

左侧显示系统通知,联名款会送 5 年的高级版的内网穿透服务权益

图片

如果平时在外网访问的话(没有公网的用户),起码要花费 495 元以上。平时我也需要用到各种内网穿透服务,对于这个定价,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合理的,一般来说也都是 10 块一个月左右。

图片

对于刚接触 fnOS 系统的小伙伴,上手还是非常简单的(这里要吐槽一下默认壁纸太艳了,希望正式版本可以换一张更耐看的壁纸)

图片

系统设置,可以看到设备的全部信息

图片

拿到设备第一时间,我就更新到最新版本了(和 DIY 安装的系统版本号是一致的)

图片

TIP:

对于取消板载的 emmc 换成 nvme,官方说法是系统盘需要频繁读写,采用 TLC颗粒的固态寿命更长,出现故障也更方便售后。对于个人来说,我并不太赞同这种做法特别还是全闪 NAS 上,最直观的就是可用的 6 盘位变成了 5 盘位。

看到硬盘信息,全部硬盘都可以正常识别,系统是单独装在一块 M.2 里的

图片

这里作为测试 5 块 M.2 固态做了一个 RAID0,正常情况是建议做一个 RAID5 尽可能保证数据安全

图片

TIP:

大家应该都很好奇,如果全闪+硬盘笼这种方案是否可行,既可以弥补全闪存储空间过小,又可以做到体积小巧独立运行。我自己目前也是类似方案,不过这种是基于有明确需求,绝大部分用户不推荐。

图片

外接硬盘柜,可以正常识别 5 块硬盘

图片

可以将外接的硬盘创建存储空间(可以用于存储影视资源),这样就可以像内置硬盘一样使用了

图片

网络方面,有两个 2.5G 有线网卡口和无线 Wi-Fi6

图片

TIP:

下面说一下深度定制系统,支持基于硬件的独家功能分别是:来电自启、定时开关机和还原出厂设置。希望后面自家产品可以更加深度适配,比如调节风扇模式,处理器性能模式这些。

来电自启,配合智能插座可以做到远程开机非常实用

图片

定时开关机,说实话这个我很少用除非设备耗电量比较大,不然其实没必要关机

图片

系统重置,折腾系统遇到问题之后,可以快速恢复正常使用,并且存储空间数据不受影响

图片

来到资源管理器,可以看到整个设备的运行状态

图片

室温 28.8 度,M.2 固态温度稍微有点高但也算是正常范围(傲腾要比一般常规的固态热一点,而且板子比较薄没完全贴近硅胶导热),此时设备散热风扇非常安静,所以说官方完全可以调高一点风扇转速。

图片

处理器是 Intel N150 ,日常使用性能的话是足够了,而且也没什么负载

图片

跑满 2.5G 网速,处理器大概占用 22%左右

图片

内存为板载 12G,对于只玩 Docker 用户绰绰有余了,如果是玩虚拟机的话也可以分 4G 出来(对于想畅玩虚拟机,也要考虑处理器性能,不单单是内存是瓶颈)

图片

可以正常显示 GPU 信息,核显的 EU 执行单元有 24 个,相比 N200 少 8 个,但核心频率要更高

图片

文件管理,操作逻辑和普通网盘是一样,上手没有任何难度

图片

TIP:

由于功能实在是太多了,这里只挑几个功能进行简单介绍

应用中心,里面除了官方应用外,还支持很多第三方应用可以快速安装使用

图片

相册,基本想到的功能都有(时间流排序,地图标识,相册共享,自动备份等等)

图片

AI 识别,支持调用核显进行 AI 识别,降低 CPU 运行占用

图片

飞牛影视,目前已经支持网页端,手机端和 TV 端了,可以无缝切换观影

图片

自动刮削元数据,精美的电影墙,极大提升观影体验

图片

播放 17GB 大小的 4K 视频转 1080P,拖动进度条大概需要加载 6 秒左右

图片

播放视频时 GPU 调用情况,还是非常轻松的

图片

播放视频时 CPU 的负载情况,基本没有压力

图片

Docker,作为热门 NAS 系统属于是必备功能,我的很多教程也都在上面部署项目的

图片

备份,目前来说应该是我用过的 NAS 系统支持最丰富的了

图片

机身发热主要集中在电源位置和底部主板,手摸上去也就有点发烫

图片

功耗情况(6 条 M2):待机 14w,跑满 2.5G 传输 20w

图片

Windows

这里我也安装了 Windows 11 系统,作为简单的性能测试

图片

搭载的处理器是 Intel N150,4 核 4 线程,性能是要比 N100 要强一些的

图片

GPU 核显的 EU 执行单元有 24 个,和 N100 一样

图片

两个 2.5G 网口和 WiFi 都能正常工作

图片

CPU-Z 处理器信息,单核 376.8,多核 1237.8

图片

FPU+甜甜圈,双烤 5 分钟(室温 28.7℃),CPU 维持在 67℃ 左右。风扇噪音控制的非常好,要凑近才能听到声音。热量主要集中在机器底部,外壳部分只有一点点温热。

图片

双烤前后相差 6.8℃ ,最热达到 58.2℃

图片

功耗情况(6 条 M2+外挂一个移动硬盘):待机 21w,双烤 31w

图片

鲁大师跑分,处理器 157713,核显 10062

图片

总结

综合来看,零刻与飞牛联名款 ME mini 是一款在硬件配置与性价比之间取得平衡的全闪私有云 NAS,尤其适合追求高速存储与迷你设计的用户。

图片

硬件方面,搭载 Intel N150 处理器,支持 6 条 M.2 插槽,配合双 2.5G 网口与 Wi-Fi 6 无线连接,既能满足多设备高速访问需求,又可通过外接硬盘柜灵活扩展存储容量。日常文件管理、Docker 应用部署及 4K 视频转码均能流畅应对。12GB 板载内存,说大不大说小也足够。

图片

软件方面,深度定制的 fnOS 系统做到了 “开箱即用”,新手引导清晰,支持来电自启、定时开关机等硬件级功能,且附赠 5 年高级版内网穿透服务,解决了无公网 IP 用户的远程访问痛点。系统功能覆盖全面,从基础的文件备份、相册管理,到进阶的 Docker 部署、影视库刮削等均有涉及,AI 识别功能还能调用核显降低 CPU 负载,实用性较强。

图片

总体而言,1299 元的定价对应其硬件配置与系统体验,性价还是比较高的。对于家庭用户日常数据备份、小型团队轻量文件传输与共享,或是摄影师和视频创作者作为高速素材备份和存储,ME mini 都是一款值得考虑的全闪 NAS 选择。

图片

收藏
送赞
分享

10

主题

146

回帖

0

牛值

初出茅庐

恕我直言,用那么多个没见过温度这么高的

image.pn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