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晖的存储结构为:存储池(相当于VG)-->存储空间(相当于LV)-->文件夹,共3层结构,SSD缓存 是与 存储空间 相匹配的。
飞牛的存储结构为:存储空间-->文件夹,共2层结构,SSD缓存 是与 存储空间 相匹配的。
结构少1级带来的SSD缓存匹配存在较大的浪费情况。
例如:为了用尽可能少的盘位占用,创造尽可能大的存储容量,例如6×16TB组建阵列,在群晖中创建6×16TB的存储池,因为实际存储需要,将一部分划分给WorkData,大部分划分给Medias,WorkData中存储的全是小容量文件,包括相册等,SSD缓存能带来非常大的读取速度提升;而Medias里存储的都是大容量的高清视频文件,SSD缓存能给访问提升的效果极其有限。
在群晖里面,对存储池(阵列)进行划分多个“存储空间”后,可以选配 “SSD缓存”对处于第2级的“存储空间”进行创建,使得SSD缓存的命中率更好,体验更好。
在飞牛里面,只能是对已创建的“存储空间“(第1级)进行 ”SSD缓存“创建,SSD缓存命中的文件包含了小文件和大文件,导致效果较差。
建议飞牛对存储结构进行调整,让其得更为合理,且SSD缓存更高效命中。
如果按现有飞牛的存储结构,需要自行用SSD(或单独阵列/硬盘+SSD缓存)去存储相册等小文件,加速小文件的读写;另组1个大容量阵列去存储大容量文件,不配置SSD缓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