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用过很久的飞牛了,感受到飞**较年轻化,有活力,成长飞速。在下是多年的群晖用户,同时也比较喜欢玩各种虚拟化。在体验了很久飞牛后,提几点小建议(不是为难人),祝各位以及飞牛的大佬们新年快乐。
当前使用飞牛版本:0.8.36
一、基础备份功能:需要更贴近真实用户痛点的设计
1.远程备份与版本管理
用户场景:
用户A在外地出差,需要将笔记本电脑上的工作文档实时备份到家里的飞牛NAS,但当前只能通过SMB手动传输,步骤繁琐且无法自动同步。
用户B误删了重要文件,但NAS备份只能覆盖最新版本,无法找回昨天的修改记录。
具体建议:
开发“飞牛备份助手”客户端:类似群晖的Drive或苹果TimeMachine,支持Windows/macOS/Linux,实现以下功能:
版本回溯:保留文件修改历史(如按小时/天生成快照),用户可通过时间轴选择恢复任意版本(比如找回三天前误删的合同)。
远程备份优化:通过飞牛FNCONNECT或中转服务器实现外网直连,避免依赖VPN或复杂的内网穿透设置。
2.定时任务与智能存储
用户场景:
用户C每天拍摄大量4K视频素材存放于一台飞牛上,希望将素材文件夹备份到另一个盘上,但每次全量备份占用大量空间,导致NAS存储迅速耗尽。
具体建议:
可参考群晖hyper backup
增量备份策略:每次备份仅记录文件差异(类似Git机制),例如首日备份100GB,次日新增5GB修改则仅占用5GB空间。首次全量备份后,后续仅新增修改的文件(例如仅备份当天改动的10GB设计稿,而不是整个100GB的工程文件夹)。
存储池自动清理:允许设置保留规则(如“最多保留30天版本”或“仅保留每周最后一个版本”),避免冗余数据堆积。
版本控制:用户每天备份的时间节点,相应文件都有哪些,可视化查看。
二、应用商店:
1.外网访问的一键配置
用户场景:
用户D安装了Jellyfin影视服务器,想在外出时用手机观看影片,但当前外网访问需手动配置内网穿透,对小白用户极不友好。
具体建议:
应用级外网开关:在应用详情页增加“开启外网访问”选项,点击后自动完成端口映射(UPnP)并生成HTTPS链接(如https://jellyfin.yournas.feiniu.com)或者直接使用FNCONNECT实现。
安全分层设计:
基础版:免费提供飞牛域名(可随机生成xxx.feiniu.com),带宽限制为10Mbps。
高级版:付费支持自定义域名(如media.home.com)和更高带宽(50Mbps),可作为增值服务收费。
2.反向代理与权限管控
用户场景:
用户E希望将NAS上的Nextcloud网盘通过自定义域名drive.company.com提供给团队使用,但需限制部分员工仅能访问指定文件夹。
建议实现:
反向代理管理界面:在NAS控制台中集成可视化反向代理配置(参考NginxProxyManager),支持自定义域名、SSL证书和访问路径。
权限绑定应用:外网访问权限与本地用户账号关联,例如限制用户F只能通过外网访问“公共影视库”,而用户G可访问全部文件。
三、虚拟化需求:完善功能,直击硬核用户刚需
1.集成开箱即用的虚拟化方案
用户场景:
用户H想用飞牛NAS同时跑软路由(OpenWRT)和Win11虚拟机,但当**口很少,需要创建一个内部使用的虚拟网口供系统内部使用,无法满足需求。
具体建议:
进一步完善相关功能,添加创建虚拟网口等基本功能。(这个功能pve是有的)
2.虚拟机与应用生态联动
用户场景:
用户I在虚拟机中部署了黑群晖,希望其存储目录能直接挂载到飞牛NAS的影视库存储目录,实现跨平台调用。
建议实现:
虚拟化与NAS功能深度整合:
虚拟机文件可直接存储在飞牛NAS的存储池中。
3.创建简化
提供“快速安装”模板,例如一键部署OpenWRT旁路由、Windows精简版等系统。
4.内置虚拟机无需联网安装
用户场景:使用飞牛直接安装到物理机,在飞牛里直接创建虚拟机ikuai等。因为此时是没网的,所以需要直接内置无需额外下载。
四、细节体验补充
1.多用户权限的灵活管控
企业场景:允许为部门设置共享空间(如“设计部仅读写”“财务部只读”),并限制外网访问权限。
家庭场景:儿童账户禁止访问“工作文档”文件夹,且影视库仅显示PG13以下内容。
2.移动端强化“无感同步”
照片自动备份:手机拍照后通过蜂窝网络增量上传至NAS,并支持按人脸、地点分类(类似GooglePhotos)。
影视库离线缓存:在手机端标记想看的影片,连接WiFi时自动缓存到本地,通勤路上无需流量即可观看。
五、SSD缓存功能:提升性能与延长HDD寿命
用户场景:
场景1:用户J的NAS中存储了家庭照片和4K影片库,频繁访问的热门文件导致HDD持续读写,噪音大且担心硬盘寿命。
场景2:用户K需要实时备份监控摄像头的视频流,直接写入HDD时性能瓶颈明显,导致录像卡顿或丢失关键帧。
具体建议:
1.读写分离缓存机制:
读缓存:自动将高频访问的文件(如近期照片、热播影片)缓存至SSD,减少HDD磁头寻道次数,提升响应速度并降低磨损。
写缓存:写入数据优先暂存至SSD,再批量写入HDD(类似ZFS的SLOG机制),避免HDD因频繁小文件写入导致的性能下降和寿命缩短。
2.灵活缓存策略:
缓存模式选择:支持“只读”“只写”“读写混合”三种模式,用户可根据需求自由切换(例如监控场景用“只写”,影音库用“只读”)。
自动分层存储:根据文件访问频率动态调整缓存内容,冷数据自动迁移回HDD,SSD空间优先服务热点数据。
3.容量与安全性配置:
多盘冗余:允许用户为缓存池配置多块SSD并启用RAID1,防止单块SSD故障导致缓存数据丢失。
容量自定义:支持分配部分SSD容量作为缓存(如256GBSSD中划出200GB做缓存,剩余空间安装应用)。
断 电保护:为写缓存设计电容/电池备份机制,确保突发断 电时缓存数据不丢失。
4.可视化监控界面:
命中率统计:展示读缓存命中率(如“80%的影音请求由SSD响应”),帮助用户评估缓存效果。
健康状态提醒:监测SSD寿命(TBW值)并提前预警,避免缓存盘突然损坏影响体验。
用户价值:
对普通用户:无需手动管理文件,系统自动优化热门数据访问,NAS运行更安静、响应更快。
对硬核玩家:通过SSD写缓存提升虚拟机/Docker的I/O性能,同时减少HDD损耗(尤其适合7x24小时运行的NAS)。
对成本敏感者:允许使用闲置SSD(如淘汰的旧硬盘)作为缓存,低成本升级NAS性能。
六、定时开关机功能:节能、设备保护
用户场景:
场景1:家庭用户希望NAS在夜间睡眠时段(如凌晨1点早上7点)自动关机,减少功耗和硬盘磨损,同时降低运行噪音。
场景2:企业用户需严格管控NAS运行时间,仅在工作日9:0018:00开机,避免非工作时间被恶意访问或误操作。
场景3:极客用户希望NAS下载任务完成后自动关机(如凌晨3点下载结束),既省电又避免24小时开机带来的硬件损耗。
具体建议:
1.灵活定时规则:
多时间段设置:允许设置多个开关机周期(例如“工作日22:00关机,7:00开机”+“周末全天开机”)。
任务触发开关机:支持根据任务状态触发开关机,例如“所有定时备份完成后自动关机”或“下载任务队列空置1小时后关机”。
2.安全关机流程:
服务预关闭:关机前自动结束正在运行的Docker容器、虚拟机,并确保文件传输和备份任务完成,避免数据损坏。
异常中断保护:若关机过程中检测到用户主动登录或任务突然启动(如手机端访问文件),提供“延迟关机”选项(如“10分钟后重试”)。
3.远程唤醒适配:
与现有功能联动:结合外网访问功能,支持通过飞牛APP远程唤醒已关机的NAS(基于WOL网络唤醒协议)。
智能唤醒触发:允许设置特定条件触发开机,例如“检测到内网设备访问需求时自动开机”(这个功能好像需要BIOS和网卡支持)。
4.可视化配置界面:
日历视图:以时间轴形式展示开关机计划,支持拖拽调整时间段(类似谷歌日历)。
能效报告:统计定时开关机节省的电量(如“本月累计减少运行120小时,节电3.6度”),增强用户环保感知。
对家庭用户来说:降低电费支出和硬盘损耗,夜间无噪音干扰睡眠。
对企业用户来说:减少非必要运行时间,降低安全风险并延长设备寿命。
七、通知功能:实时掌握系统状态
用户场景:
场景1:用户M的NAS在凌晨备份时因硬盘故障中断,但因缺乏通知,直到第二天上班才发现数据未同步,影响工作进度。
场景2:用户N在NAS上运行一个关键业务的Docker容器(如MySQL数据库),容器意外崩溃后未能及时重启,导致服务中断数小时。
场景3:家庭用户希望收到“存储空间不足90%”的提醒,避免影视库无法更新。
具体建议:
1.多维度事件触发通知:
系统级事件:硬盘健康预警(SMART异常)、存储空间阈值(如80%/90%/95%)、CPU/内存超负荷、定时开关机状态变更。
任务级事件:备份任务成功/失败、下载任务完成、文件同步冲突。
应用级事件:Docker容器异常退出、虚拟机崩溃、外网访问请求异常(如暴力破解尝试)。
2.灵活通知渠道:
基础通知:
邮件通知:支持SSL/TLS加密,允许自定义发件人昵称和模板(如“【飞牛NAS】您的Docker容器已停止”)。
移动端推送:通过飞牛APP推送实时提醒(需集成离线消息队列,确保网络恢复后补发)。
高级通知(可设为增值服务):
企业微信/钉钉/飞书机器人:提供Webhook地址绑定,直接推送至办公协作平台。
SMS短信通知:针对关键警报(如硬盘故障等),通过第三方短信网关发送(按条计费)。
3.分级通知策略:
紧急程度划分:
高危(立即通知):硬盘故障、Docker容器多次重启失败。
中危(延迟通知):存储空间不足、CPU持续高负载。
低危(仅记录):定时任务完成、外网登录成功。
静默时段设置:允许用户定义免打扰时间(如23:007:00仅推送高危警报),避免睡眠时段被低优先级通知干扰。
4.自动化响应联动:
通知+自动修复:
当检测到Docker容器终止时,先尝试自动重启(3次重试),若仍失败再发送通知。
存储空间不足时,自动清理回收站或过期备份文件,并同步通知清理结果。
与任务调度集成:
下载任务完成后,推送通知并自动关机(需结合定时开关机功能)。
备份失败时,通知用户并暂停后续任务,等待手动干预。
5.用户自定义模板:
内容定制:允许修改通知标题、正文(如添加“请及时处理”等提示语),并插入动态变量(如{事件类型},{时间},{设备名称})。
测试功能:在设置界面提供“发送测试通知”按钮,验证邮箱、APP推送等渠道是否生效。
用户价值:
对家庭用户:避免因存储空间耗尽导致影视库更新失败,或硬盘损坏却毫不知情。
对企业用户:通过微信/钉钉机器人实现IT运维团队协同响应,减少业务中断风险。
对某些会玩的人:结合自动化脚本(如收到通知后触发Webhook重启服务),构建无人值守的智能NAS系统。
没了,我觉得不会有人看到这,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