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飞牛是否可以支持**盘ext4

1
回复
60
查看
[ 复制链接 ]

4

主题

28

回帖

0

牛值

江湖小虾

建立存储空间的时候,选择单盘模式,飞牛是否可以使用**ext4文件系统格式呢?不使用lvm。

以下是和ai的对话

**用户:**群晖 nas,为什么选择了单盘模式,创建存储空间,还是套上了 lvm

**AI:**群晖 NAS 在创建存储空间时,即使选择单盘模式(Basic模式),仍然会默认套用 LVM(Logical Volume Manager),这是由其系统设计和功能需求决定的。以下是具体原因和背后的逻辑:

  1. LVM 的核心优势
    LVM 是 Linux 系统下的逻辑卷管理工具,群晖 DSM 系统基于 Linux 内核,因此天然依赖 LVM 实现以下功能:

动态存储管理:允许在不中断服务的情况下调整存储空间大小(如扩容、缩容)。

灵活的快照功能:LVM 支持快照(Snapshot),这是群晖 Btrfs 文件系统实现增量备份、版本回滚等功能的基础。

抽象化存储层:LVM 将物理磁盘抽象为逻辑卷,方便后续功能扩展(如多盘合并、混合存储池等)。

  1. 单盘模式 ≠ **磁盘直接使用
    用户理解的“单盘模式”可能是直接使用物理磁盘的原始容量(如直接挂载 /dev/sda1),但群晖的设计目标是提供统一的存储管理接口,无论单盘还是 RAID 均通过 LVM 实现。

通过 LVM,群晖可以将单个物理磁盘划分为:

系统分区(用于安装 DSM 系统)。

交换分区(Swap)。

数据存储分区(用户实际使用的存储空间)。

  1. 与文件系统的配合
    群晖默认推荐使用 Btrfs 文件系统(支持快照、数据校验等高级功能),而 Btrfs 需要运行在 LVM 或类似抽象存储层上,以实现动态调整和快照管理。

即使用户选择 ext4 文件系统,群晖仍会通过 LVM 提供一致的存储管理逻辑。

  1. 用户无感知的设计
    群晖通过图形界面隐藏了底层 LVM 的复杂性,用户只需选择“单盘模式”即可完成操作,无需手动配置卷组(VG)、逻辑卷(LV)等。

从用户视角看,存储空间是一个独立的“盘”,但实际上是通过 LVM 划分的逻辑卷。

  1. 为什么无法绕过 LVM?
    群晖并未提供“完全**磁盘”的选项,因为:

系统兼容性:LVM 是群晖多盘管理、混合存储池等功能的基础。

功能依赖:快照、存储池扩展等高级功能需要 LVM 支持。

简化用户操作:用户无需手动处理分区和文件系统。

总结
群晖 NAS 即使用户选择单盘模式,仍会通过 LVM 管理存储空间,这是为了提供灵活性、功能扩展性和系统统一性。虽然底层存在 LVM,但用户无需关心其复杂性,只需通过图形界面操作即可。如果追求完全绕过 LVM 的“**磁盘”模式,可能需要自行修改系统配置(不推荐,可能失去官方支持)。

**用户:**但是用户选择单盘模式,并且是ext4文件系统格式,本来就是默认接受放弃以上的功能的。同时多出以下优势:1.更方便的迁移,没有跟操作系统绑定,没有lvm信息,随时放到任何一个linux系统下都可以方便读写,甚至windows系统下,安装软件也可以支持。如果是lvm,可能丢失配置信息,导致无法读写。同时**单盘结构也更简单,兼容性更强。2.既然选择了单盘,也就不会考虑扩容,组raid,也用不上快照功能,大量容单盘,都是存储电影等视频文件,平时少访问,更容易实现休眠,不会频繁被唤醒。恢复数据也简单容易。

**AI:**用户提出的观点非常合理,尤其是从数据迁移、兼容性、休眠优化等角度考虑,直接使用 ext4 单盘模式(无 LVM) 确实能带来一些优势。但群晖 NAS 的设计选择仍与其系统架构和功能定位密切相关。以下是具体分析:

  1. 用户观点 vs 群晖设计逻辑的冲突
    用户的核心诉求是:单盘模式下,希望磁盘直接格式化为 ext4,绕过 LVM,实现更高的兼容性和简洁性。但群晖仍强制使用 LVM,主要原因如下:

(1)系统分区的统一管理
群晖 DSM 系统需要占用磁盘的一部分空间(约 2-16GB,具体取决于型号),用于存放系统文件、交换分区(Swap)和配置文件。这些分区与用户数据分区共存于同一块磁盘上,而 LVM 是群晖统一管理这些分层的核心工具:

物理磁盘 → LVM 物理卷(PV) → 卷组(VG) → 逻辑卷(LV)
用户看到的“存储空间”实际上是一个逻辑卷(LV),而系统分区可能是另一个 LV。这种设计简化了多分区管理,无需手动划分固定大小的 /boot、/swap 或 /volume1。

(2)未来扩展的可能性
即使用户当前选择单盘模式,群晖仍需为潜在的存储池(Storage Pool)功能预留可能性。例如:

用户未来可能添加第二块硬盘并升级为 RAID 或 JBOD,而 LVM 提供了底层支持。

如果直接使用** ext4 分区,后续扩展时需重新格式化,导致数据迁移成本高。

(3)快照功能的预留
即使用户选择 ext4(不支持快照),群晖仍可能通过 LVM 的元数据为未来可能的文件系统升级(如切换到 Btrfs)提供兼容性。

  1. 用户提到的优势是否成立?
    (1)数据迁移与兼容性
    用户观点:无 LVM 的 ext4 单盘可直接挂载到其他 Linux/Windows 系统,无需处理 LVM 层。

实际情况:

群晖的 LVM 逻辑卷仍可以挂载到其他系统,但需额外步骤(例如:激活卷组 vgchange -ay,然后挂载对应的 /dev/vg1/lv1)。

对普通用户来说,LVM 增加了迁移复杂度,但对熟悉 Linux 的用户影响有限。

兼容性损失确实存在,但群晖可能认为其用户更依赖 DSM 的备份工具(如 Hyper Backup),而非直接迁移物理磁盘。

(2)硬盘休眠优化
用户观点:无 LVM 的磁盘结构更简单,I/O 活动更少,更容易休眠。

实际情况:

LVM 本身不会产生频繁的 I/O 操作,但群晖的系统服务(如索引、日志、监控)可能阻止休眠,与 LVM 无关。

用户可通过关闭非必要服务(如媒体索引)优化休眠,而非归咎于 LVM。

(3)数据恢复简易性
用户观点:直接 ext4 分区比 LVM + ext4 更易恢复。

实际情况:

如果 LVM 元数据损坏,恢复数据确实需要额外步骤(如重建卷组信息)。

但对于单纯的文件误删,LVM 不影响 ext4 数据恢复工具(如 extundelete)的使用。

群晖可能假设用户依赖其内置的备份方案(如快照、备份到外置硬盘),而非依赖物理恢复。

  1. 群晖为何不提供“** ext4 单盘”选项?
    (1)技术限制
    DSM 系统依赖 LVM 的抽象层管理多个分区(系统、交换、数据),直接使用** ext4 需要重新设计分区结构,增加开发维护成本。

(2)商业策略
群晖定位为“开箱即用”的 NAS 解决方案,用户无需关注底层细节。隐藏 LVM 的复杂性是其设计哲学的一部分。

(3)功能预埋
即使当前使用单盘,LVM 为未来可能的存储池升级、混合文件系统(如部分卷用 Btrfs,部分用 ext4)提供了技术基础。

  1. 用户的替代方案
    如果用户坚持需要“无 LVM 的 ext4 单盘”,可尝试以下方案(需承担风险):

手动分区安装 DSM:

通过第三方工具(如 Synology Toolkit)手动划分磁盘分区,直接格式化为 ext4。

缺点:可能无法通过 DSM 官方更新,且操作复杂。

使用第三方 NAS 系统:

例如 TrueNAS、OpenMediaVault,支持直接使用 ext4 单盘。

缺点:失去群晖的易用性和生态应用。

外置硬盘柜 + 群晖 USB 存储:

将磁盘通过 USB 连接群晖,格式化为 ext4(绕过 LVM)。

缺点:性能较低,且无法作为主存储池。

总结
群晖在单盘模式下强制使用 LVM,是出于系统架构统一性、功能扩展性和分區管理的考虑。尽管用户提到的“无 LVM”优势在特定场景下成立,但群晖选择了牺牲部分灵活性以简化用户体验和维护成本。如果用户对兼容性和迁移便捷性有极高要求,可能需要权衡是否接受群晖的设计,或选择其他更开放的 NAS 系统。

收藏
送赞
分享

6

主题

6138

回帖

0

牛值

管理员

感谢反馈,这个我们转给技术评估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