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190e 作为一款巴掌大小的高颜值迷你 飞牛 NAS,小巧机身内却支持 2 个 2.5 寸硬盘位 + 1 个 M.2 插槽,在家庭数据存储场景中非常实用。经过一段时间实际使用,机器整体运行稳定,但也发现了硬盘温度逐渐升高的问题。
上篇剧情回顾:知乎-家庭版 NAS 组装:小主机 ST190e 安装飞牛 NAS 实战
一 使用状态与温度表现
- 开机初始温度:约 35℃
- 长时间运行:硬盘一最高 46℃,硬盘二最高 45℃
- 疑似原因:硬盘一更靠近 CPU,散热空间受限,热量累积后温度在 45–46℃ 停止上升,表现为“集热”状态。
虽然这个温度尚在安全范围,但长期高温会影响硬盘寿命,因此需要增加气流流动来改善散热。
二 风扇选型与对比
在某宝调研了两款小风扇:
1)20×20×10mm,12V/0.05A,12000转
- 噪音:23 dB
- 风量:0.03 m³/min
- 液压轴承
2)25×25×10mm,12V/0.06A,8000转
- 噪音:22 dB
- 风量:0.04 m³/min
- 液压轴承
相比之下,25mm 风扇虽然转速低,但风量略大,更适合局促空间中的辅助气流。
图一 两个小风扇

(图片无法上传,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知乎-家庭版 飞牛NAS 小主机 ST190e 硬盘散热优化实践)
三 安装与供电思路
图二 小4pin 供电改造

(图片无法上传,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知乎-家庭版 飞牛NAS 小主机 ST190e 硬盘散热优化实践)
安装方式:机身内部空间有限,采用 扎带固定,位置选择在硬盘数据线和供电线一端,确保风扇对硬盘表面有气流覆盖。
供电接口探索:最初误以为小 4pin 接口是 5V,实际用万用表测试确认是 12V 输出。因此前期购买的 5V 风扇只能收藏备用,后续才改买 12V 风扇。接线过程中,参考图二:
1)1号与2号线 → 通过 3号改造 → 形成 4号成品线。
2)红色线(风扇正极)连接到**线端子(12V 正极)。
3)黑色线(风扇负极)连接到黑色线端子(地线负极)。
4)在 1 号小 4pin 端子上,用针或取卡针按下卡扣铁片即可轻松取线,调整后将铁片复原,再插入到 ST190e 的小 4pin 电源接口中。
5)最终通过红色箭头所指的 12V 对应位置完成供电接入。
这样既避免了外部加装电源的繁琐,也保证了接线整洁、安全。
四 实践总结
- 气流改善:在硬盘正面或线缆一端增加小风扇,可打破“热空气滞留”的状态,让硬盘温度更快回落。
- 成本控制:5V 风扇因接口电压不符未能使用,实践再次证明“动手之前先测量”。
- 可行性:通过 12V 小风扇 + 扎带固定的方式,不改造机身结构即可提升 ST190e 的散热表现。

运行约两小时后,硬盘最高温度稳定在 41℃。随后在高负载场景下(传输大量照片、视频,同时运行 AI 照片运算,增加硬盘繁忙度),最高温度也仅上升到 42℃。整体降温效果显著,不过在运行过程中发现 风扇噪音略大。这也启发了一个新的优化方向,下一步准备继续改进。O(∩_∩)O 哈哈~
五 改造与试错花费清单
总计 124.8 元(必要开支 32 元 + 试错/工具类 92.8 元)
1 必要开支
- 小 4pin 工控机电源线:3.8 元
- XH2.54mm 一拖二 A1 连接线:2 元
- 25mm 12V 小风扇:14.5 元
- 20mm 12V 小风扇:9.8 元
- 2.5×100mm 扎带(约 100 根):1.9 元
小计:32 元
2 试错 / 工具类
- 20mm 5V 小风扇(试错):14.5 元
- 热缩管(4 倍收缩,可用胶带替代,非必须):5.5 元
- 5 寸水口钳:13.8 元
- 万用表:59 元
小计:92.8 元
实际改造的核心成本仅 32 元,其余多为试错与工具投入,其中工具可长期复用,热缩管甚至可以用普通胶带替代。整体来看,花费不高,性价比极佳。